【孔雀明王】
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
攝受一切有情得安樂
目前分類:善知識 (144)
- Apr 01 Mon 2013 08:18
孔雀明王
- Apr 01 Mon 2013 08:15
觀世音菩薩

【無量慈悲】
慈悲沒有敵人
智慧不起煩惱
悲智雙運 福慧雙全
- Apr 01 Mon 2013 08:12
虛空藏菩薩
盡虛空皆是寶藏---虛空藏菩薩
喜怒哀樂,是增長智慧的種子
悲歡離合,是灌溉慈悲的雨水
在娑婆世界旅行,是幸福的事
遍滿虛空的寶藏,任您去挖掘
- Apr 01 Mon 2013 08:10
彌勒菩薩
【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誕
以慈悲為名
已然究竟圓滿的思維
在龍華樹下花開結果
芸芸眾生眾生芸芸
翹首傾聽彌勒菩薩吟唱
- Apr 01 Mon 2013 08:09
除蓋障菩薩
【步步高升的祝福】除蓋障菩薩
踏實的人......點燃幸福的燈;
耐煩的人......開啟豐收的門。
一步一腳印的人......步步高升
- Apr 01 Mon 2013 08:07
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經八大菩薩
願生佛平等...願開曉事業...願資生無盡
願安立大乘...願戒行清靜...願諸根聚足
願身心康樂...願大丈夫相...願回邪歸正
願刑縛解脫...願得妙飲食...願得妙衣具
予芸芸眾生無量光的祝福
- Apr 01 Mon 2013 08:05
寶檀華菩薩
【如華之光】寶檀華菩薩
我們常因一個微笑、一些鼓勵,
而得到跨越困境的力量,
並讓生命迎向光明璀璨。
於是我們常懷感恩的心,
用心中的光,點燃別人心中的燈。
- Apr 01 Mon 2013 08:03
文殊菩薩
【願】文殊菩薩
願具足等量的智慧...駕馭慈悲
願具足等量的智慧...超脫輪迴
- Apr 01 Mon 2013 08:01
藥王菩薩

【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
人是因為明白自己有許多缺失需要修正才踏上修行的旅程
所以...所有的修行人...都不是完美的人
但是...所有的修行人...都該是精進的人
把握每個修正的機緣,感謝每個成就的因緣。
- Mar 25 Mon 2013 04:33
水月觀音
口下留情,就是守護自己的福報......
寬恕他人,就是守護自己的慈悲......
- Mar 23 Sat 2013 15:27
無盡意菩薩
【吉祥無盡】無盡意菩薩
綿延不盡的因緣裡
有人...用雙手散播好的事情,
有人...用語言傳遞好的信念,
有人...用心念分享好的思維,
於是夢想無盡...愛無盡...吉祥無盡。
- Mar 10 Sun 2013 17:52
【淨空法師:眾生皆有四種緣】

天神有神通,鬼神也有神通。我們佛門裡面常常做的一些法會,請神,裡頭有很多鬼神,
鬼神無論在地球什麼地方,你這裡祭祀要恭恭敬敬請他,他就會來,他沒有界限。
這樁事情,有一本書,有同學介紹給我看過,叫《西藏生死書》,
那講的境界並不高,也是一個喇嘛死了,死了以後變成游魂。
他們曉得,山川牆壁他都能穿過,一點障礙都沒有,你哪個地方召請,他能去,他感應道交。
這種感應的原理,我們在《還源觀》上明白了,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我們心裡想鬼神,鬼神就來;想祖宗,祖宗真會來,用真誠心、恭敬心啟請,他真來,來接受超度,來接受供養。
這些我們肉眼看不見,他存在,依附在樹木他就變成樹神,依附在花草他就變成花神、草神,
依附在山河大地他就變成山神、變現成土地神,都這一類的,統統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我們看到天空當中每顆星星,夜晚看,那都是恆星、都是太陽,自己放光的。
太陽裡有沒有眾生?有。太熱了!是的,他沒有那種高熱他不能生存。
不像我們,我們到那裡不能生存,他在那裡可以生存,那個溫度對他非常合適。
有些星球完全是寒冰,那裡頭也有眾生。
所以統統都是四種緣,叫『四緣生法。』「親因緣」那是阿賴耶裡的種子,這個我們知道,一切眾生個個都有,
不管你是哪一道的眾生,用現在話說,不管你是哪一種空間維次的眾生,
阿賴耶是一樣的,裡面含藏無量的種子,遇緣就起現行。
「所緣緣」就是我們所講的,這經上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是所緣緣。
「無間緣」,這個念頭沒有消除,它還在,他沒有把這個念頭斷掉,緣一遇到的時候,它就來受生。
親的,緣親,就是關系非常密切,就變成一家人;緣要是疏的,就不是一家人,親戚朋友,或者一切眾生。
你到馬路上遇到人,人家給你點個頭,不認識,對你笑笑點個頭,都是緣,大概一生就那麼一次。
有人看不順眼的時候瞪你一眼,也就是一剎那,這統統是緣。
沒有緣,所謂對面不相逢,可是對面見一面那都是緣。我們到這個地球上來,看到地球上的人,哪個沒有緣?都有緣。
有的一生確實只有一面之緣,這一面有的有印象,有的毫無印象。
與一切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一切眾生,統是有緣。乃至於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現象,還是有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二五集)2011/8/5 檔名:02-039-0525
- Feb 05 Tue 2013 17:55
祈禱

即是重新修補
宇宙這塊「布」的缺口
使我們遲早
能從這些低能量的陷阱中得到解脫
一旦完全仰賴上主,
我們就不會再投靠世間的黑暗。
不論問題的大小或重不重要,
我們全都可以交託給上主。
永遠沒有所謂
「向上主要求太多」這一回事;
事實上,我們往往要求太少了。
向祂要求一切吧!
把一切都交給上主
很多人常犯的一個錯誤是,
儘管他們相信上主,
但是在生活中,卻不允許祂與自己有親密的互動。
祈禱與靜心
讓我們重新接上自己的生命源頭。
由於我們與大自然
(包括我們自己的內在本質)
已經漸行漸遠,
因此我們很容易覺得,
我們與自己生命存在的基礎是分開的。
事實上,
我們的真正面目是靈性,
亦即那普遍存在於
一切生命的神聖能量。
所謂的順從上主或向上主求助,
就是要我們在那普遍存在於萬物核心的意識力量面前,
謙遜地放下我們那生滅無常、
有限的自我。
我們就是這樣
踏上了祈禱的生活之道。
透過祈禱,
我們跟上主說話,
以祂的聖念為念,
並榮耀祂的療癒力。
然而,祈禱的生活並非易事;
因為長久以來,
我們一直受到這傲慢的世界的迷惑,
因此往往會產生極大的抗拒。
但祈禱能使我們的情感重心在別的地方成長生根;
它意味著一種真正的轉移,
讓我們從不同的地方汲取力量。
祈禱
即是培養出一種靈性的心理習氣,並訓練我們的心靈,
使它不再雜念紛飛,
也因此,
它使我們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祈禱
能使我們的情感重心
在別的地方成長生根
它意味著一種真正的轉移
讓我們從不同的地方汲取力量
祈禱
即是培養出一種靈性的心理習氣
並訓練我們的心靈
使它不再雜念紛飛
也因此
它使我們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祈禱
能增加我們對善的力量的信心
從而加強我們行善的能力
事實上,
我們大多數人相信愛滋病能致人於死,遠大於相信上主能療癒我們、使我們復歸完整;
我們相信暴力能摧毀我們,
遠大於相信愛能使我們恢復健全。我們將信心置於何處,
就會在何處找到寶藏。
不論我們選擇想看見什麼,
一定都會如願以償。
事實上
祈禱就是在調整我們目光的焦點
把生命帶向祈禱是我們的目標。
在情感上,每個情緒都是大問題;一旦我們的心靈心懷不軌地想利用情緒來跟我們自己作對,那麼每樣東西都能對我們造成殺傷力。
一件破衣服,倘若它使我們想起小學三年級穿著它時的窮酸樣,
可能就會令我們淚流滿面;別人小小的一句無心話,
可能就會使我們痛苦萬分。
而這些微細、隱伏的痛苦時刻,
除了上主之外,
我們是無法自行排遣的。
那些童年遭受創傷而沒有療癒的孩子,
他們長大後往往也會變得非常危險。
在靈性上,
透過祈求上主進入我們內,
我們的生命便得以恢復健全。
我們祈請上主進入生活的每個情境,像煉金術般轉化我們的思想與情緒,並戲劇性地改變我們的觀感。
祈禱的生活
就是把絕望的模式
調整到希望的模式
事實上,
絕望不過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觀點,但我們也可以另外選擇平安。
祈禱是為了讓我們的心達到完全敞開、徹底接納及以愛待人。
朝聖的道路,
就是朝向一顆不斷擴大、無拘無束的心。
但這並不代表說,
我們從此就過著沒有悲傷的日子,
而是說,就算要悲傷的話,
我們也要有意義的悲傷。
事實上
悲傷和喜悅都能擴展
砥礪我們
日子是否一帆風順並不是問題所在,我們能不能用敞開的心來過日子才是重點。
我們藉由祈禱
來重新設計我們的生活,
利用它來讓心靈恢復原有的功能,從而使我們的生活能步上軌道。
至於之後,
我們則是利用它來保持這個狀態。
當你說「親愛的上主,請為我處理這件事」時,其實是在祈求顯現你本具的完美。
它即是向上主說,
請以祢的智慧與力量,
讓我明白我自己造成這狀況的原因。
請祢放大光明照耀我;
如果我缺乏完美的展現,
請祢指出我心中造成這問題的障礙,並移除它們;
請祢將黑暗全都化歸空無,
因它原本就是憑空而來。
隨著這種心態的轉變,
我們就改變了
當今世界最普遍的觀念。
我們以前認為
地球是外在力量的中心,
後來發現原來太陽才是;
同樣的,
長久以來,
我們一直認為人的自我
是內在力量的中心,
然而我們終究會憶起,
原來上主才是。
當然
這無疑是在褻瀆小我
並奪走它的力量
事實上
小我除了在生活中
給我們力量的幻相外
從沒給過其他任何東西
要成為小我的奴隸
還是要成為上主之子
全都是我們的選擇
只要我們
認取上主為自己的生命根源
祂的力量就會與我們同在
愛的祈禱課程 A Return to Prayer
瑪莉安.威廉森
- Jan 07 Mon 2013 18:42
西藏頌缽
西藏頌缽是由金銀銅鐵錫鉛汞等七種金屬製成,分別對應著日月金火木水土等七個星體,以及人體的七個脈輪。頌缽發出的音頻振動,能夠深入身體核心,穿透五臟六腑並微調能量,釋放壓力、疼痛、緊繃,疏通經絡血脈凝滯淤塞之處,活化身心能量。 此外,我們的生命經歷及思想意念都有其頻率,透過音缽的震動,我們可以改變這些原本存儲在我們細胞記憶裡的振頻,清理我們身體沉滯的震動,以及負面的能量與信念,讓心靈在音波中得到SPA般的洗滌與甦醒。
- Dec 20 Thu 2012 11:47
......

蘇格拉底言:「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也就是說,人活著的意義在於自我反省,
這個反省是一種道德的反省,
因為蘇格拉底認為真理能指導人們過善良的生活,
而美德是最珍貴的財產。
對蘇格拉底而言,
生命的意義不是對外在事物的執著與追求,
而是對內在自我的認識與省察。
蘇格拉底留給後人的就是一種道德的生活實踐。
- Dec 08 Sat 2012 11:17
聖安東尼

故 聖安東尼也被稱為修道院之父。我最近感冒一直沒好,放上他的文章除了分享外 也希望他能治癒最近罹患感冒的人。
死亡與正義
⋯⋯
所謂的孵育,二千多年前在所謂的「理性」醫學在西方出現以前,醫療常常是一件跟神離不開關係的事當一個人生病時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到神龕去或是到一個英雄的祠堂去靜靜躺著他們躺著的地方是一個密閉的空間而通常是一個洞穴要麼他們會陷入睡眠的狀態和作夢要麼會進入一種非睡非醒的狀態中然後他們就會看到意象有時候夢或意象中他們會直接看到神祇或英雄然後他們的病就會直接得到醫治古代的人常常都是靠這種方法把病治好的。用這種方法接受治療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都不要做你不要努力想著要對抗疾病只要順從自己的狀態你應該像死人一樣躺著不吃也不動如是著一連好幾天你要等待別處所帶來的醫治,而這個別處就是另一個意識層次和另一個存在層次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一個非常有本領的人來自克里特島。傳說他在一個神聖的洞穴住了許多年並從夢裡學到一切他稱他的「夢」為老師──他既然沒有人類老師,那他的老師自然只是他的夢。後來,他因為治好一整個城市的人而變得赫赫有名。而有關他的治病能力乃是從何而來,傳說裡也說得很清楚,他下到死人的世界,在夢中與神相遇,領受神的教誨,他在夢中也遇見過「正義」與「真理」。
而蘇格拉底的老師 巴曼尼德斯也下到過死人的世界,也遇到過神和領受神的的教誨,他的詩中也反覆出現「正義」和「真理」這兩個角色。生命秘數的祖師爺畢達哥拉斯也精通孵育和下陰間的技術,他把他在義大利的新家蓋的像間神廟不說還,在家裡闢了一個特別的地下室一動也不動地躺上一段長時間出來以後他就會告訴弟子他在下冥界時的見聞和把他帶回來的諸神信息公佈出來,冥界的奧秘一直是後來畢達哥拉斯派的核心關懷,孵育的角色也是一直備受看重,因為這一派的人感興趣的並不是觀念或漂亮的理論,他們都是一些懂得怎樣在死前先死過的人
在印度有它的別名:有時候僅僅被稱為「第四」,(是因為印度人認為它是有別於清醒、夢中和無夢的熟睡三種狀態之外的第四種狀態),但後來卻明確地稱為「三摩地
- Oct 30 Tue 2012 16:52
瘋狂就是明智

整個世界都知道那些優美而瘋狂的人,
事實上,
在一般人的眼裡,
他們的瘋狂被表現出來,
因為他們不痛苦、不憂愁、不怕死,
不為瑣事煩惱,
他們每一個片刻充分而熱情地活著,
由於充分而熱情,
以以他們的生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
他們充滿了芬芳、生命、愛、和歡笑。
但是這樣的確傷害了你周遭成千上億的人,
他們沒有辦法接受你已經成就了他們所錯失的某些事情這個概念,
他們會試著用各種方法來使你痛苦,
他們的譴責就是要使你痛苦、摧毀你的雀躍、帶走你的歡笑,
這樣你才可以回歸他們的窠臼。
一個人必須鼓足勇氣,
如果人們說你瘋狂,
你可以去享受那個意見。
只要一些很短的時間....很快地,
一旦他們認為你就是那副瘋狂的德行,
他們就不會再來煩你,
那麼你就可以完全表現出原始的你,
你就可以丟棄你所有的虛偽。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使我們的頭腦產生分裂,
我們對社會、對群眾、對世界要表現出一個面孔,
它不需要是你真實的面孔,
事實上,
它必須不是你真實的面孔,
你必須表現出人們喜歡、人們欣賞、人們根據他們的意識型態和傳統可以接受的面孔,
而把你原來的面孔隱藏起來。
那個面具變得比你的自性本身越來越成為你的一部分。
社會使每一個人產生害怕的心理,
害怕被拒絕、害怕被嘲笑、害怕失去你的尊嚴、
害怕人家會怎麼說,
你必須根據所有盲目和無意識的人來調整,
你不能成為你自己,
這就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全世界基本的傳統:
沒有人被允許成為他自己。
當有別人在的時候,
你對自己的關心就比較少,
你對別人對你的意見更關心。
當你單獨在浴室裡,
你幾乎變得像一個小孩子,
有時候你對鏡子作鬼臉,
但是如果你突然發現即使只是一個小孩子從鑰匙孔在偷看你,
你就會馬上改變,
你就再度變成平常的、老舊的你---嚴肅的、節制的,
就像人們對你的期望那樣。
最令人驚訝的是,
你怕那些人,
那些人也怕你,
每一個人都在怕其他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允許他的感覺、他的實質、他的真情自然流露,
然而每一個人都想要表現真情,
因為一直壓抑原來的面目是很致命的。
你只要對你自己的本性負責,
不要反對它,
因為反對它就等於是自殺,
就等於在摧毀你自己,
而你能夠得到什麼呢?
即使人們尊敬你,
人們認為你是一個很清醒、值得尊敬、很體面的人,
這些事情也沒有辦法滋養你的生命,
它們沒有辦使你對生命以及它絢爛的美產生更多的洞見。
在世界裡,
你是單獨的:你一個人來到世界,
一個人在這裡,
將來也會是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他們所有的意見都會被留下來,
唯有你原始的感覺,
你真實的經驗會伴隨著你,
甚至一直到死亡之後。
即使死亡也無法帶走你的雀躍、
你高興的眼淚、
你個人的純潔、
你的寧靜、
你的安詳、
你的狂喜。
那些死亡無法從你身上帶走東西才是你唯一真實的寶物,
那些別人能夠帶走的東西並不是寶物,
你只是被愚弄罷了。
你唯一的顧慮應該是:
照顧和保護那些當死亡摧毀你的身體和頭腦時,
你還可以帶走的特質,
因為這些特質將是你僅存的伴侶,
它們是唯一真正的價值,
只有那些成就了它們的人才算是真正活著,
其他的人只是假裝活著而已。
摘自奧修「生命‧愛與歡笑」(瘋狂就是明智)
- Oct 18 Thu 2012 21:55
蘇軾--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Oct 01 Mon 2012 11:36
人到中年該擁有的

一 .沉澱朋友
“窮在大路無人問,富住深山有遠親”。也別管他是親戚還是“朋友”,勢利眼的人很多,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時,向你伸出溫暖的那雙手才是你的朋友。
二 .淡定心情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對發生在身邊的事,你已經完成了從“看不慣”到“看得慣”這個過程了,如果你還不習慣,說明你心裡還不夠成熟。不要和自己過不去,自己給自己添麻煩。
三 .播種善良
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及之事,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這樣的善良要經常播種,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來。播種善良是在給自己“修心”。
四 .培養愛好
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總有一款適合你,一定要給自己培養一種愛好。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鋪陳你的浪漫。
當你全身心地投入時,更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和享受。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是日子中的味精,點點滴滴中讓我們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 .得失隨緣
塵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鐘情之苦。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當作一場賭博,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世間最苦是鐘情,縱然是夫妻也莫過如此,有緣則聚,無緣則散。說到底,人生都是獨行者。
六 .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歷煉一次;豐富一次。
你的苦痛和煩惱不要指望別人的憐憫和同情。自己夢自己圓,解鈴還需系鈴人,這才是你心靈之痛最好的補藥。
七 .常念感恩
經歷是一種財富。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愈,總會有萬般的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一沙一石、一草一枝,還會讓你淡漠某種無形的壓力,平撫你的欲望和爭鬥,更多的時候,有一些幸福的感覺也往往來自於此。
八 . 勤於讀書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用別人的經驗,長自己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把讀書變成一種習慣,有些思想來源於此,有些見解也來源於此。並且還能醫愚,還會長久地保持你的個性魅力。
- Sep 14 Fri 2012 13:24
.......
「如果你是獅子,别人駡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讚嘆你是獅 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生喜;所以,别人的讚嘆,不會讓你變好;别人的指責,也不會讓你變壞,這些没什麼可執著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評價,只要做最好的 自己。」﹣《猶太人智慧啟示錄》。